日常维护
表面清洁:每周用软布蘸取少量清水或70%酒精擦拭仪器外壳,避免试剂泄漏腐蚀表面。
样品孔维护:每3个月用洗耳球或软毛刷清洁样品孔灰尘,防止污染影响检测;若被荧光物质污染,需用90%酒精浸泡20分钟后自然风干。
热盖保养:定期用酒精或纯水擦拭热盖,确保温控性能良好;实验结束后保持待机10分钟,待模块温度降至室温再关闭电源。
环境要求:仪器需放置在干燥(湿度<85%)、无强磁场干扰的环境中,温度控制在18-35℃,周围留出20-30cm空间以保证散热。
校准方法
温度校准:使用精密温度探头(精度≥0.01℃)置于加热模块中,通过温度校准装置采集数据,调整仪器温度至设定值,确保温控系统精确。
荧光校准:引入荧光强度已知的DNA模板作为标准物质,检测荧光信号并构建标准曲线,验证信号与浓度的线性关系。
CT值校准:通过扩增已知浓度模板,计算CT值与模板浓度的线性关系,保证扩增效率在90%-110%之间。
常见故障排查
荧光信号异常:检查荧光探针或染料是否过期,清洁荧光滤光片和激光器表面,确保反应体系质量合格。
温度控制不稳定:检查加热模块和冷却系统是否工作正常,重新校准温度传感器,避免环境温度波动影响结果。
软件或连接问题:更新或重新安装软件,检查USB连接线是否松动,确保计算机与仪器连接稳定。
扩增效率低:优化模板浓度和反应体系,重新设计引物,确保试剂和模板无污染。